菩薩二字是梵語,具足應云菩提薩埵,因我國好簡,略去二字(第二提字及第四埵字),但稱菩薩。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合言之為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舊譯眾生,新譯有情)。
覺有情就是覺悟的人,即上求佛道以自「覺」,下化「有情」以覺他;換言之,以「菩提」佛果為上求,「薩埵」有情為下化(菩提是所求之果,薩埵為所度之生),故稱菩薩。
據此則做菩薩的基本條件是不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
上求佛道是智慧的追求,理性的了徹;下化眾生是福德的培植,素行的修持。
前者是智,屬於理為自利;後者是悲,屬於事為利他。
總之有上求佛道的精神,下化眾生的責任,具足慈悲智慧,能夠自他兼利,這才配稱菩薩的資格。(摘自鈍根智迦的噗浪發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