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國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愛之?害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bbulani)在《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書提到,耐吉(Nike)設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因為以低廉的工資雇用年輕女孩,而遭西方新聞媒體撻伐。(《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書,請參考博客來網路書店Amazon.com的介紹;繁體中文版《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廉價出售,請按這裡〔數量有限,可能已經售完〕。)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馬凱碩在這本書中說,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令千百萬中國勞工得到解脫,因為他們不必再被綁死在中國工作環境嚴苛的農村。千百萬人湧向城市。他引用數字說,2000到2005年,都市人口增加一億到五億二千七百萬(占總人口的40%),其中許多是來自城鄉的人口流動。

沒錯,受雇的女孩大多在十六到二十二歲之間;二十五歲以上會被認為太老,而送回老家。包括加班費和獎金在內,大部分勞工一個月賺40美元左右。但馬凱碩說,對這些年輕的女孩,這麼微薄的工資,已經高於她們在鄉村能夠賺到的錢。更何況,「在有空氣調節的廠房工作,也遠比在烈日下耕田舒服。 走出狹窄的農家房舍,住進都會區,也能得到重要的社會自由」。他說,這是為什麼千百萬中國男女選擇從事新職業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這一步令他們得到解脫。

這段文字,令人想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一書,談到「最低工資」(minimum wage)時表示,鼓吹頒訂最低工資法的人,說那是幫助低所得者的一種方法。其實,他們「愛之適足以害之」。

為什麼?傅利曼指出,最低工資法要求雇主歧視低技術能力的人。他說,當然沒人會這麼說,可是實際上卻是如此。傅利曼舉例說明何以如此:
假設教育程度不高的一名青年,所提供服務的價值只合每小時2.00美元。他或她可能渴望接受那種工資,好在工作上學習更多的技能,以便將來另找更好的工作。我們的法律卻說,雇主必須支付這種人每小時2.90美元(1979年的水準),才能雇用他或她。雇主如果不願意多加90美分做善事,雇用服務價值只有2.00美元的那位青年,他或她就只好失業。年輕人沒辦法受雇於每小時工資2.90美元的工作,竟然比可以受雇於每小時2.00美元的工作要好,這樣的道理,我們始終無法理解。選擇的自由
傅利曼進一步指出,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尤其是黑人青年的高失業率,既是丟臉的事,也是社會不安的嚴重來源,而這主要是最低工資法造成的。「我們認為,最低工資率是所有的法律中,即使不是對黑人最不利的一項,也是非常不利者之一。政府先是開辦學校,許多年輕人(黑人居多)反而得不到好教育,沒有學到能夠賺取好工資的一技之長。接著政府第二次懲罰他們,不讓他們得到低工資工作,作為踏進職場的第一步,接受在職訓練。所有這些,竟然都是以幫助窮人為名」。

不論是報導耐吉鞋子工廠的西方新聞媒體,還是制定最低工資法的鼓吹者,是不是都是偽君子呢?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揚州引進臺資逾16億美元成臺商聚集區_財經頻道_新華網

揚州引進臺資逾16億美元成臺商聚集區_財經頻道_新華網: "江蘇省臺辦日前介紹,截至去年底,江蘇省揚州市累計批準臺資項目954個,合同臺資33.17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6.1億美元。揚州市已成為臺商在江蘇投資的又一個聚集區。

去年揚州市全年新批臺資項目140個,總投資額為12.23億美元,協議利用臺資8.24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4.13億美元。"<2008/02/13>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中國經濟(China: economy)

相關字詞:中國通貨膨脹(China: inflation)

閱讀筆記:
"中國正在煤炭上重蹈石油的覆轍﹕為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推波助瀾﹐對岌岌可危的全球經濟產生更大壓力。

長 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個煤炭供應大國──無論是用於滿足內需﹐還是用於出口。但是在去年上半年﹐中國煤炭進口卻首次超過出口﹐推動全球各地大部分煤炭價格上漲 了近一倍。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月24日開始的冰雪天氣和電力短缺促使中國政府將煤炭出口暫停至少兩個月。"<《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 2008/02/11>



"【大公網訊】《中國現代化報告2008》28日在北京發佈,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實現國際現代化的「和平鴿」戰略構想。

根據「和平鴿」戰略的概念結構和地理結構,聯合國是「和平鴿」的頭部,「和平鴿」身體前部是未來由博鰲亞洲論壇和亞洲合作對話等為基礎組建的亞洲國家聯合 會,東翼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西翼是未來由亞歐會議升級和擴建而成的亞歐經濟合作組織,身體後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國家。"<2008/01/28>
  •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所屬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China Modernization Strategic Studies Group)負責編纂「中國現代化報告」(China Modernization Report)。(摘自《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Mahbubani, Kishore ,Perseus Books Group。請參考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介紹Amazon.com的介紹

中國經濟相關新聞報導:






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日本厚勞省要求業者全面停售中國問題食品

新聞內容: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三十一日專電)中國河北省「 天洋食品」製造的水餃在日本造成中毒事件,對頻傳衛 生問題的中國食品帶來進一步的打擊,日本厚生勞動省 今天公佈十九家進口天洋食品的日本企業名單,要求這 些企業,包括冷凍水餃在內,全面回收並停售所有進口 自天洋的食品。"<2008/01/31>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極端冰雪天氣威脅中國經濟

極端冰雪天氣威脅中國經濟: "中國中部、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強降雪和低溫天氣正在威脅到中國的經濟。在此之前﹐中國經濟已經因嚴重的能源短缺和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而受到拖纍。

……投資者們還擔心因暴雪而導致的供應中斷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並刺激政府上調利率﹐從而引起經濟放緩、股價下挫。目前的通貨膨脹率已處於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2008/01/29>

中國暴雪天氣的經濟代價

中國暴雪天氣的經濟代價 | 中國 | cnt.reuters.com: "中國遍布全國的惡劣天氣已經導致數十萬人陷入交通停滯、運輸中斷和能源短缺,這令人們擔心在中國春節這一一年中最大節日中,中國將經歷死亡人數上升和經濟受損。

惡劣天氣帶來的損失已經體現在經濟層面上。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大幅下跌,除了對全球經濟疲軟擔憂外,交易者對天氣狀況所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也非常擔心。

“今年的大雪非常反常,投資者們開始擔心這對整體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上海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說。"<2008/01/29>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大陸經商成本攀升 更多台商另覓他處

大陸經商成本攀升 更多台商另覓他處: "由於在中國大陸的經商成本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台灣製造業公司開始把業務和投資轉向東南亞、甚至轉回台灣﹐一些行業團體領導人將此稱之為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企業家進軍大陸以來所發生的最大戰略轉變之一。

台灣貿易團體和政府機構的官員們表示﹐目前在中國大陸大約有5萬-7萬家企業是由台商運營、或帶有台商背景的。據中國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的資料顯示﹐從1989年直至2007年11月份﹐台灣對大陸的直接投資總計達439.1億美元﹐總人口只有2,300萬的台灣成為大陸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2008/01/28>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唱片業轉型 - 全球流行音樂舞台,中國逐步發光

udn全球觀察 - 封面故事 - 唱片業轉型 - 全球流行音樂舞台,中國逐步發光: "如同在世界其他地方,紐約搖滾樂團Yeah Yeah Yeahs主唱Karen日前邁步走上北京一個音樂節的舞台。她對著一萬名渾身泥濘、高唱她的歌的粉絲喊回去,喘著氣用中文感謝他們:「謝謝你!」

兩天前,紐約布魯克林饒舌歌手泰利巴奎力在市區另一端閃閃發亮的新夜店登台。唱片在全球賣出4500萬張的饒舌搖滾天團「聯合公園」,則是在可容納25,000人的上海(虹口)體育場表演,門票銷售一空。"<2008/01/25>

中國經濟如何軟著陸?

中國經濟如何軟著陸?: "嘿,中國經濟將放緩,但情況不會像全球其它國家所知道的那樣。中國迅速增長的經濟今年將略微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分別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定在10%和10.8%。換言之,按照IMF的估計,2008年中國以美元計算的經濟產出增量仍將比美國高出近400億美元。"<2008/01/03>

中國2007年經濟增長達到11.4%

BBC 中文網 | 中國報導 | 中國2007年經濟增長達到11.4%: "中國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4%,是13年來最高水平,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增長幅度連續第五年達到兩位數。

中國統計局局長謝伏瞻星期四(1月24日)警告說,中國經濟仍然面臨過熱的危險。"<200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