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精選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精選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無聲勝有聲的領導藝術

2001年5月1日,就在雅虎公司(Yahoo! Inc.)虧損累累之際,新董事長兼執行長席梅爾(Terry Semel)走馬上任。

但是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內,他大多默不作聲,前後才公開發表談話三次。關於他打算如何把這家公司救起來,頂多只提出一些曖昧不明的想法。不少觀察家懷疑雅虎是不是選錯了人。

這一年年中,雅虎的人力長兼人力資源副總裁薩田到雅虎上班的第一個星期,問身邊的人:「我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幾乎每個人的答案都相同:「我們必須知道泰利在想什麼。得等他宣布計畫,告訴我們做什麼事。」

夏去秋來,到了10月,「我們還在等,」華爾街上的股票分析師說。席梅爾「對華爾街講的話不夠多、不夠詳細。竟然還沒有揭露2002年及以後的完整策略」。

有一次,薩田和席梅爾見面,把人們的想法告訴他。她說:「每個人都在等他做重大的宣示。他們認為他的腳步不夠快。」席梅爾卻答說,他不在意別人說些什麼。在他和團隊擬妥計畫之前,不會宣布什麼事情。

大 半年的時間內,席梅爾經常把各業務單位主管叫來,美其名為
開會,其實是找機會掂量他的領導團隊,並且廣聽建言。2001年11月15日,雅虎終於宣布復甦 計畫,許多批評席梅爾的人,改口表示改革大計的籌謀和執行得花時間,很難說做就做。在席梅爾銳意改革之下,雅虎脫胎換骨,展開一段新生的旅程(席梅爾的這 段故事摘自《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談 起企業領導人,你會想到誰?像奇異公司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克‧魏爾契(Jack Welch)那種一根腸子通到底,有話直說型的?哈佛商學院的企業倫理教授約瑟夫‧巴德洛克(Joseph L. Badaracco, Jr.)卻表示,真正的領導人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解決困難的問題,但更常見到他們不動聲色地捲起袖子幹活。

無聲的領導人(quiet leader)?聽起來不是很矛盾?一點也不。著有《默默領導》(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HBS Press, 2002)一書的巴德洛克說,用謙卑自制的態度、不屈不撓的精神,處理特別棘手問題的經理人,其實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常見。還有,「無聲」並不是「有聲」 的相反詞。

所以他在接受《哈佛商學院實用知識》(HBS Working Knowledge)訪問時說:「你可以在許多偉大的英雄式領導人背後,發現他們悶不吭聲、耐性十足地做了很多事情。」巴德洛克懷疑,魏爾契在職場生涯參 加的無數次會議,不可能每一次都上演「魏爾契一人秀」。他應該也會聽取在場每一個人想說的話,然後宣布應該怎麼做才正確,接著激勵大家同心協心去做。


魏爾契在他所著《致勝》(Winning)一書的確提到:「你可以從任何地方廣徵意見──而且應該洗耳恭聽每個角落裡的聰明人怎麼說。」


席梅爾從五光十色的好萊塢到了雅虎之後,刻意保持低姿態,極力避開媒體的鎂光燈,很少接受報章雜誌記者採訪,尤其是凸顯個人題材的報導。

西北航空公司的母公司NWA董事長魏爾森(Gary Wilson)讚揚席梅爾是出色的領導人:「(他)靜靜地傾聽所有的觀點,然後做成決定。他不是那種大鑼大鼓做事的人,卻贏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曾經在草創時期資助雅虎的創業投資家李謝爾(Gary Rieschel)表示:「他不是那種猛拍胸脯,大言不慚說『我來這裡拯救這家公司』的人。他只顧全神貫注,默默埋首耕耘。」


無聲的領導,並不是現代的發明。老子早在西元前五百年左右,就在《道德經》談到同樣的特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意 思是說:最好的統治者,百姓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令百姓覺得可親而讚美他。

再其次的統治者令百姓畏懼。更其次的統治者官逼民反,自取其辱。君王 誠信不足,百姓不會信任他。英明的領導者優游自在,不輕易發號施令。等到功業建立,事情辦成,百姓都說,我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飯,耕田而食,日 子本來就是這麼過的(根本感覺不到英君的存在)。


在我們過度迷戀名流的文化中,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英雄。就像過去的軍事和政治英雄,我們也有無數的企業家明星。問題是,成功改造公司或者領導政治運動的故事,總是忽視「無聲的領導人」──在幕後默默耕耘的人。


這 些無聲的領導人,當然不見得位居要津。但是正如巴德洛克說的:「不管組織內外,絕大多數困難、重要的人事問題,不是由高層某個人大手一揮就應聲而解。遠離 注目焦點的人,

小心謹慎、思慮周延、合理務實的努力,通常攸關重大。」簡單的說,是無聲的領導人,推動和改變這個世界。能說會道,並不等同於領導能力和成 果。(作者羅耀宗,原刊於台灣《經濟日報》副刊,2006年11月3日。轉載請先取得同意)






2004年10月22日 星期五

eBay因為分享,所以成功

2000年9月20日,全球最大的網路拍賣公司eBay大發豪語,臉不紅氣不喘地揭示2005年之前的成長預估數字。一席話震驚了全世界,股價跟著沸揚。

eBay設定的目標是:2005年底,年營收要達到30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在30%到35%之間,毛利率高於80%。2000年它的營業收入只有4億美元,要達成預估目標,等於2000年底到2006年初,必須每年成長50%。



當時有人批評eBay提出的目標太狂妄、太篤定、看得太遠。現在看起來,這些目標並非無的放矢,更可望再度跌破不少人的眼鏡,提前於今年全部達成。eBay不久前發表今年第一季財務報告,營業額比一年前躍增59%,成為7億5620萬美元,純益激升92%,約2億美元。使用者人數突破1億,經由eBay出售的物品金額攀升到8億4,000萬美元。

eBay這座虛擬購物商場,不論景氣是晴或雨,永遠人潮滾滾、錢潮翻湧。依第一季業績推算,eBay預估今年全年的營業額將高達31億5,000萬美元。至於營業利潤率30%到35%的目標,已經提前達成。2003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營業利潤率都在30%附近,而且趨勢向上,毛利率也達80%。

eBay能夠主宰數位跳蚤市場,可以歸功於許多因素,例如創辦人眼光獨到、幹勁十足,再加上積極進取的競爭風格。但是哈佛商學院教授馬可‧伊恩希提(Marco Iansiti)和顧問師洛‧雷文(Roy Levien)借用楔石與生態體系的譬喻,或許更能管窺eBay成功的根本原因。

eBay絕對不只是個線上拍賣網站,更應該把它看成是由活生生的人構成的生態體系。伊恩希提與雷文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文指出,一家公司能夠成功,和所處「企業生態體系」的成功互為因果。

所謂企業生態體系,是指由供應商、流通商、外包代工公司、相關產品或服務生產商、科技供應商,以及其他許多組織構成的鬆散網路。這個網路影響一家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創造與交付,也受後者的影響。他們表示,企業生態體系中的每個成員,不管具備何種明顯的優勢,終究和整個網路的命運休戚與共。

這一點,和生物生態體系的個別物種沒有兩樣。eBay從創立之初,就已經體認到這一點,因此採行的策略,不只積極促進本身的利益,也努力提升所處生態體系的整體健全。

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創立eBay,是想建立一塊高效率和公平的園地,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管道取得資訊。他希望將市場力量交回個人手裡,而不只是大公司才擁有這種力量。

身為「楔石」的組織,在企業生態體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楔石是指拱門最上端的石頭)。它們不斷設法改善整個生態體系,以確保本身的生存與繁榮。伊恩希提和雷文說,大體而言,有效的楔石策略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創造生態體系內的價值。除非楔石型組織找到做這件事的高效率方法,否則沒辦法吸引或留住其他成員。第二部分是和生態體系的其他參與者分享價值。沒有做到這件事的楔石組織,也許能夠富裕一時,但終將為人唾棄。

楔石型組織為生態體系創造價值的方法相當多,但第一個要件,通常是創造一座平台,也就是以服務、工具或科技等形式呈現的一種資產,對生態體系的其他人提供解決方案。這座平台可以是實體資產,也可能是知識資產。

eBay這塊「楔石」,在它置身其中的「生態體系」,所肩負的使命,是提供一座全球性的交易平台,允許幾乎每一個人在這裡交易幾乎每一樣東西。結果,從個人到大企業,爭相擁向這座市集,出售三萬餘類商品到世界各地。

楔石型組織經營成功的第二個要件,是將它們創造的大多數價值,和整個生態體系普遍共享,但在慷慨助人的同時,也不忘自行保留一些價值。要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可不容易。

eBay便是楔石型公司有效創造價值,並與生態體系其他成員分享的絕佳例證。在它成為新經濟經營模式典範的同時,也協助成千上萬小型企業做到同樣的事。骨董店、收藏品店以及其他許多企業,把它們的商品張貼在eBay上,接觸全球廣大的上網人口,觸及的客層遠多於將店面開在任何一家購物商場。

謀生不易者,突然之間日子過得優裕。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與人分享的人,不管買賣的是錢幣、芭比娃娃或者電腦,都有機會投入eBay的社群盡展所長。不少小企業家因此在虛擬世界裡聲名鵲起,這是他們在實體世界做不到的。平地一聲雷的名氣,令他們引以為豪。

eBay和生態體系的成員分享它所創造價值的同時,只向使用者收取些許費用,以協調他們的交易活動。授與強力賣家(PowerSeller)標籤等獎勵措施,更強化了對整個生態體系有助益的賣家標準。這些績效標準也將大多數的網路控制權交給使用者,eBay因此可以少費心思,不需要維持昂貴的中央監控和回饋系統。

eBay以多種方式創造價值。例如,它發展先進的工具,用以提升網路成員的生產力,並且鼓勵潛在的成員加入共存共榮的生態體系。這些工具包括eBay的「賣家助手」(Seller's Assistant),協助新賣家以專業性的手法,刊登出售物品,以及「刊登快手」(Turbo Lis-ter),協助賣家在家用電腦上追蹤和管理數千件物品。

最重要的是,由於分享價值,所以eBay能夠繼續擴張所屬生態體系的規模,而身為其中的一員,當然同蒙其利。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設有個人網站「自投羅網」:http://www.andrewlo.idv.tw

(原刊於經濟日報/D4版/副刊企管,2004年7月10日)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
摘自「自投羅網」網站(http://www.andrewlo.idv.tw